如何判断低估值基金?
作为职业投资者,我们判断基金的估值水平有两个角度,第一个是绝对估值法,第二个是相对估值法。 我们平时所说的“低估”和“高估”一般就是指相对估值法的结果。 但需要注意,对于主动管理型基金(主动管理基本定义为超越基准的收益)来说,“低估”和“高估”并不完全适用。因为基金经理有超越基准的能力,所以长期来看,超过基准收益的那部分收益应该属于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如果长期超越基准很多,那么即使现在净值低于当初买入的价格,你也不能说它“低估”了;反之亦然。 但是,对于指数型基金以及被动管理型基金来说,“低估”和“高估”就很有意义了。因为这些基金的管理者根本不可能有超越基准的收益,他们所有业绩都来自标的指数本身的涨跌!因此当基金价格高于净值的时候,说明基金经理没有很好地复制指数的表现,管理效果很差;而当基金价格低于净值时,说明基金经理做得还不错。
当然,这里说的只是概念上的区分,实际上判断起来并没有这么简单。由于A/B股市场不同制度下的溢价问题无法消除,主动管理能力的衡量本身就非常困难,加上市场波动性带来的择时问题,判断一次是否真正“低估”或“高估”往往很难。而且对于指数型基金而言,很多时候所谓的“高估”和“低估”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要么该指数本身的编制就有问题,要么选择的基日就让后来人很受伤…… 因此在我们评估基金的价值时,通常不会关注“低估”还是“高估”的问题,而是关注另一个问题——“安全边际”。一只基金的“安全边际”越高,就越值得投资。
对于股票、债券等单一资产而言,“安全边际”很好理解。而对于组合资产而言,“安全边际”就比较复杂了。 我们认为,组合资产的“安全边际”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各资产间的相关性,二是单资产的“安全边际”。相关性越低的两项资产,其组成的组合“安全边际”就越高。而单资产的“安全边际”可以通过β系数来度量。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组成合理组合的公式: 其中,Rm为市场收益率;ρ为两项资产之间的相关系数;β1和β2分别为资产1和资产2的β值。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个公式的计算是基于方差和协方差的概念,因此只适用于概率分布呈正态的情况,且只考虑了单个因子对收益率的影响,如果引入多因子模型则更加复杂。 但不管如何,一个基于风险平价原理的组合能给我们带来下列好处: 在选择基金进行组合构建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三点:
我们通过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评估基金,最后综合得出我们对于基金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