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息几个基点?
2015.10 降息至 6% ,当时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是 0-0.25%,欧洲基准利率是-0.03%,澳洲的现金利率是 4.75%(已经高于市场预期)。 中国央行这次降息前,一年期贷款利率是 7.9%、五年以上贷款是 5.9%;美联储降息空间是 0-0.5%,即还有一次降息的可能,欧盟存款利率负值区间,澳大利亚利率水平在 3%-4%之间。
当时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正在下滑,通缩风险大于通胀,欧美增长速度缓慢而通胀居高不下,澳大利亚则是通胀严重(超过 6%),所以中国当时是顺理成章的降息,而且对经济刺激作用不大,因为实际利率还是很大,企业融资成本依旧高企;同样,美联储降息也是迫于压力,毕竟美元是全球结算货币,很多国家的外汇储备中都有大量的美债,美国财政部的资产负债表虽然大幅度扩张,但是海外投资者也同时在抛售美债以对冲风险。尽管市场对此表示质疑和不屑,美国还是要硬着头皮降息。 两年之后,也就是 2017 年 5 月,中国再次降息。此时,美国的利率已经是历史低位,欧盟处于负值区间,日本为 [-0.27%, +1.46%]。
中国经济增速下滑,通货紧缩的风险依然存在,海外投资者在中国资产的价格大幅下跌,如股票和房地产,外资流出。为了稳住市场,央行不得不继续降准降息,当时的说法是在「合理区间」,实际上已经低于「正常」的水平。这次降息,市场普遍预计还会有第二次和第三次…… 但后来央妈还是按下了降息键,只不过不是连续降息,而是定向降息——给民营和小微企业降息。
2018年 4 月 16 日,央行下调支农再贷款利率 0.25 个百分点,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 0.25 个百分点。这是自 2015 年 10 月以来,央行首次下调再贷款利率。同日,央行还下调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利率 0.5 个百分点。 本次定向降息后,市场预期央行将会进一步实施全面降息。但央行并没有就此开启新一轮宽松周期,而是在下半年启动了 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推动贷款利率市场化进程。
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三年有余,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
首先,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旧很大,通缩风险远大于通货膨胀;
其次,外贸依存度明显下降,外汇储备出现负值,美联储降息空间极大,欧日央行都实施了量化宽松政策;
第三,国内去产能、去库存效果显现,产能不足,供给短缺,价格上升,尤其是环保限产下的钢铁行业,盈利水平飙升;
第四,楼市调控见效,房价上涨势头得到遏制,居民和企业部门负债率显著下降。
第五,金融监管加强,P2P 网贷清零,资管新规出台,银行理财回归净值化转型,非银金融机构的融资困难。
第六,中美贸易战升级,美国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名单,科技脱钩论调升温。
第七,疫情在全球爆发,世界经济陷入衰退。
在大环境发生如此多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央行是否会重启定向降准和降息工具,或者实施全面降准和降息,现在下结论可能还为时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