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是什么生肖?
“蛤蟆”是鼠的化身 民间认为,子午流注中的午时指的是中午十一点至十三点之间,这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生成,而子时则是夜间十一点至凌晨一点之间,此时阴气最盛,阳气将生发。 在十二时辰中,“子午”这两个时辰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民间传统中医里,人体内的血液,白天在人体经络内运行,夜晚则归藏于肝脏(血库)之中。这种昼行夜藏的循环往复是通过气血的阴阳转化来实现的——由于“阴极生阳、阳极生阴”的原理,白天身体活动产生的热量多,需要补充的阳刚之气多,故血中的阳气逐渐增加;入夜后,身体活动所产生的热量减少,对阳气的需求相应降低,所以血液中阳气下降,而含在血液中的阴液相对增多,如此形成了一个夜晚血少气多的生理变化规律。
这个昼夜交替的“血少气多”过程,正好与“子时补血,午时要补阳气”的观念相吻合。因此古人认为,人在子午时,特别是子时,如果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就会损伤身体的阴阳二气,出现“虚”的症状。 那么,为什么“辰时”不能食用食物呢?因为“辰”字由“木”和“广”构成,“广”字又是由“厂”和“大”组成,“厂”即房屋之意,整体的意思就是指“房间里的横柱子”。从五行来说,“柱”属木,而“房”为土,“大”则为火。这样,辰时就属于“木生火,土生金”的进程之中了。
《黄帝内经》中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意思是说饮食进入胃肠,精气就向各器官输送营养。然而,“木生火”的过程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人体早晨之时,阳气升发,此时若不进食,则体内之阳无以补充。 再者,“巳时”是指上午九点至十一点之间,这个时候阳气旺盛,阴气衰弱,而且温度较高,是植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段之一。同时这个时间段也是人体的经脉运行到肝胆经的时刻。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就是说躺下后,全身的血液都流向肝脏,这样一来,肝就能很好地进行新陈代谢。所以,在已经到来的清晨时刻,我们应该起身适当运动,充分吸收天地的元气,以滋养我们的脏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