珪的五行属什么?
“圭”字,拼音为guī ,笔画数为9画,非玉即德,为瑞信之属;《说文解字》解释其字意为:“瑞玉也。从上端受之。从土。士,事也。意指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仪式时所执的大璋、大礼器。也泛指玉器。
《礼记·礼器》曰:“大礼必以斑巾。”孔颖达疏云:“此六币者,诸侯朝王之所执。”又曰:“天子视牲,则执羔;诸侯视牲,则执雁……天子大庙,四时之祭,皆迎祖宗而祭之。诸侯于其四方,各以其方之兽致之。”
《周礼》载:“大宗伯,掌邦国祭祀之事。”郑玄注:“宗伯主祭祀,以玉作六仪,大璋、大中谊。”又引汉儒董仲舒语:“古之立三仪者,所以明正体也。”故古之立国,必立三仪,以彰其德。
《周礼》又云:“小宗伯,凡四时节祀之事。”贾公彦疏云:“小宗伯不掌孟春、孟冬之大祀与?但掌四时之祭。”是知四时之祭,亦由三仪主宰其事。
“珪”字的五行属性,是古代文献典籍中出现的最早的。在《礼记·聘义》中有记载说:“子贡问曰:‘与君子游,孰乐?’孔子曰:‘莫如‘三友’(即“益友”)。’请问何谓也?孔子曰:‘所谓“三友”者,何?’曰:‘便辟、巧言、佞悦之人,有此三者,何以行之?’孔子曰:‘疾之,已矣;而勿善。’
”“圭”字最早见于西周时期金文“大盂鼎”铭文中,字形象形,中间长竖画代表玉壁,左右两笔为双手捧举状。字形演变到小篆阶段时,右边的“又”变成了“寸”,左边的“王”字成了“土”,到了楷书和现代汉字简化之后,“王”和“士”都演变成了“土”,整个字体就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字形了——这恰恰体现了上古时代人们对神祇崇拜的一种美好意愿的表达方式:希望神灵能像玉器一样地保佑我们的生活幸福安康! 以上文字根据《康熙词典》对“圭”字的解释摘抄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