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属马什么意思?

应淑青应淑青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的思想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尚书》里面就有“水火金木土”等字眼,只是没有形成一种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汉代董仲舒那里得到了发展。 他的五德轮回说认为秦朝是水德,周朝是木德,接下来应该是火德。

汉朝建立以后,以火德自居。汉高祖刘邦为汉太祖,汉文帝为孝文皇帝,汉景帝为孝景皇帝。汉武帝即位后改元太始,太初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04年改正朔(纪年法)和服色,正式确立火德,以红为正色。 这时候还没有出现五行的说法来解释这些朝代更替的现象。

到了西汉末年,桓谭写了一本书叫《新论》,他在其中提出自己的看法:

“天固然无志,亦不能为德;至于休祥、风雨、寒暑顺时,各得其宜而已矣!何所事于德也哉?所以变五德而更运者,非自然之真,乃阴阳之数。夫阴阳之数,虽有盛衰,而代相主司。天道甚大远,不可得而明也;人事甚杂,不可得而一也。故圣人以大道御世,莫尚乎有而勿灭,谓之玄德。其行无声而无臭,其用不劳而功多,是以称之曰‘道’。” 他认为“五德”的说法是附会而来的,所谓的“德”是顺应自然的,而不是上天所规定的。如果硬要说是什么决定的,那就是阴阳的变化,这跟天道无关。并且他认为所谓“王道”,就是不要给人民添麻烦,要顺应自然。他主张无为而治。

不过那时候还没有把五行的观念加进来。 五行的学说真正得到发展还是在魏晋时期。

这时候人们发现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可以很好地解决各种难以理解的问题。比如汉末魏初的刘劭写了一本奇书——《人物志》,他用五行解释了人的本性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同。

他说木性的人“疏达而有锐谋”,火性的人“明通而有文采”,水性的人“沉滞而有深虑”,金性的人“严毅而有威容”,木性的人“温和而有情义”等等。并且他还指出“五材之中,各有偏兼”,比如说有的人兼具两种属性,有的是三种,有的是四种……

他还用五行阐述了各类人才的特征,他指出:

“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物虽贱,犹若言,又况于人,故偏美也,偏美之人,谓之偏材”,又说,“若木则仁而好施,土则敦忠而质厚,金则才而果敢,水则智而辞典……”

这样五行就与五种人才相对应了。

从上面可以看出古人已经认识到了五行的特性可以与人类的特点相对应。这也为后来将五行用于政治、军事等方面埋下了伏笔。

其实将五行运用到社会上的还是曹操父子。 曹丕的《典论·论文》中认为文人可分为四品: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有文章则可传于后世”

并说:

“昔仲尼有言曰‘有德之士,然视文丽而不焉’。又曰‘君子言之,无所忧也’,斯乃贵德而尊士,重言之节也。”

于是就有了刘勰的《文心雕龙》中的“原道”“征圣”“宗经”三篇。这是后世文学论著的滥觞之作。 三国的另一人贾谊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他对五德的起源做了进一步的解释:

“五帝、三代之文字不变,典法不易,故谓之常。”

也就是说上古的文字都是一样的,制度是一样的,因此天下太平。而夏商周三代的君主更换了,文字也跟着变了,制度也跟着改了,所以就动乱了。

他把原因归结到这一点上来了。

优质答主

这个“五”字代表的是,在阴阳中分,把太阳与月亮分为二仪之中一仪的意思;其含义是,天地万物都处在阴阳的中阴、阳的中间区域里,而人作为天地万物的灵长,自然也在其中被划分成了阴阳的一半,所以就有了以人为基础,通过观察人体的变化来预测未来的说法。 而这六行相生相克的说法就是从这个概念而来的——水(坎)为阳中之阴,木(震)为阳中之阳等等。 当然这些只是我猜测的,仅供参考。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