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会减少吗?

璩诗薇璩诗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对于银行贷款来说,其增减的决定因素,就是存贷款利差的多寡。若利差大、利润大,贷款就会扩张,反之则会收缩。那么利差又是如何决定的呢?通常情况下,存款利率主要由政策左右;贷款利率在大多数时候也是管制的产物,不过自2013年7月起,贷款利率管制已全面放开,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自主权已基本实现。所以对目前的中国而言,存贷利差的确定是由政策和市场共同决定,而真正决定利差市场力量的大小,又取决于存贷款需求的旺盛程度。

从存款端来看,社会上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存款。第一种是人们出于对刚性消费的预防,而以储蓄的方式放置在银行的那部分财富,它受利率影响很小;第二种是人们可用于投资的那部分收入和财富,它可以存入银行,也可以寻找其他投资方向,所以受利率的影响大。如果存款利率够高,人们就会增加银行存款;否则,就会转而投向其他领域,比如最近比较热的众筹、P2P等互联网金融以及地方平台。

从贷款端来看,也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资金需求。第一种是企业出于保本微利动机或地方政府出于政绩动机而形成的那部分需求,它们对贷款利率不敏感;第二种是企业出于追求高盈利动机而形成的那部分需求,其对贷款利率高度敏感。显然,只有当贷款利率足够低的时候,这部分需求才能得到满足。

由此可以推断出贷款增减的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存款利率处于低位,贷款利率也处于低位,贷款持续增加。最近十来年的中国,基本上就是这一模式。之所以存款利率能保持低位,缘于以农民工进城为代表的投资高增长带来高储蓄,使存款够多;之所以贷款利率能保持低位,缘于政府和投资性企业的需求始终旺盛,而这些需求对利率不太敏感。在这种模式下,存贷利差大,贷款扩张快,经济增长势头也好。

第二种模式:存款利率处于高位,贷款利率也处于高位,贷款持续减少。这是典型的日本模式。之所以存款利率抬升,缘于日本少子老龄化加重,“预防性储蓄”的增多使存款利率抬升;与此同时,企业因潜在增速下滑而缺乏投资的激情,对贷款需求不够旺盛,而且需求方对贷款利率越来越敏感,使贷款利率不断攀升,再加上存款利率也在攀升,导致存贷利差压缩,银行的放贷意愿下降,贷款因此持续减少,最终连带动经济增长持续下滑。

第三种模式:存款利率低位,贷款利率却不断下行,导致存贷利差缩小,贷款出现下行。这正是2014年以来的中国模式。存款利率仍处于相对低位,一方面是由于过去十多年高速投资带来的积累十分丰厚,加上预防性储蓄也有所增多,社会上并不缺少存款,另一方面也是因为2014年11月以来央行三次降息,使存款利率下行;贷款利率不断下行,缘于企业经营环境持续恶化,政府稳增长力度有所欠缺,大量企业对贷款需求锐减,而且这些需求对贷款利率敏感,使以2015年6月新签合同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至6.03%。

所以,贷款减少的原因不在于存贷基准利率高或存款成本高,而主要是由于贷款需求的疲软及其对贷款利率的敏感。因此,增加贷款的关键还是要从扩大政府支出、鼓励企业投资和消费着手,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增加贷款需求及其对利率的不敏感度,这样存贷利差才能趋于稳定甚至扩大,贷款增长也能因此企稳回升。仅靠降准或降息,最多也只能使贷款增速保持稳定甚至小幅回升,不可能根本改变贷款增速的下滑趋势。当然降准降息对于稳定经济增长也是有必要的,只是别想从中得到太多对经济的刺激作用。这也是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稳增长”力度不会太大、刺激效果不会太显的根源所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