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核算企业的净收入?

邴楷夫邴楷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利润”和“收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利”是利滚利(复利)的意思,而“益”是指利息。在财务报表中,这两个词都有对应的会计科目,“利润”对应“净利润”“收益”对应“投资收益” ,企业收益的构成(先讲利润后讲收益的理由是因为利润计算不涉及损益类科目)如下: 可见,“收益”的概念比“利润”的概念更宽泛,因此有“税后利润”的说法却没有“税前收益”的说法。因为对于投资者来说他最关心的不是企业挣了多少钱(利润),而是赚了多少钱(收益);至于这里面是企业通过多交税款换来了政府的让利还是企业自身节省了费用增加了盈利,都不是投资者关心的重点。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者,通过税收这种调节手段为企业让利是为了刺激经济,此时企业“收益”的增加确实来自企业“利润”的增长,但是这两者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否则就是偷换了概念,把本应由企业承担的经济责任推给了国家。

以上是针对问题的解答,下面再来说说这个问题本身。问题中所给的公式其实体现了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是收入扣除成本费用之后等于利润/亏损,另一个则是利润/亏损再加上相关税费减去投资收入等于收益。问题中提到的纳税后的余额实际上就是“收益”。 那么问题就变成了如何算出企业的“收益”。这里涉及到了三个概念:收入、成本和费用、税费。所以算出企业的“收益”需要提供这三方面的数据。

1.收入方面。会计上有各种收入的账户设置,如“应收账款”、“库存商品”等,这些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就是当期取得的收入,贷方发生额就是收回的收入。注意这里的收账方式可能有所不同,有的是现金收款,有的是开具票据(包括普通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还有的是收到客户汇票,总之根据你的业务实际情况来确认是否设置了相关的会计科目以及科目是否正确。

2.成本及费用方面。会计上有各项费用的账户设置,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这些账户的借方发生就是当期支出的各项费用,贷方的发生额就是收回的各项费用。同样要注意结合业务实际进行会计科目及分录的编制。不过需要注意一点,由于会计准则的要求不同会导致期末费用结转的会计分录存在差异,具体要根据行业特点和业务实际来进行判断。

3.税费方面。会计上涉及到税费的账户设置主要有两个,即“应交税费”和“所得税费用”,前者是核算应缴各项税费的科目,后者是核算应付未付所得税的科目。两者都是负债类科目,在确认收入的同时应当结转至该两个科目,同时根据税费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本期应缴纳的税费金额,记账时将计入税费科目的金额转入相应的账户即可。

梁靖暄梁靖暄优质答主

企业净收入的多少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益高低的重要标志。所谓净收入就是指所取得的收入扣除相应的耗费后的净额。因此,企业净收入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收入总量,即取得收入的多少;二是耗费水平,即取得收入的耗费的高低。前者是决定净收入的基础,没有相当的收入总量也就没有相当的净收入;后者是决定净收入的直接因素,在收入总量既定的条件下,耗费水平的高低则决定了净收入的多少。

所以,在衡量企业经济效益高低时要正确处理好这两个方面因素的关系。一方面,取得收入是形成净收入的前提,没有足够多的收入也就没有足够多的净收入,必须考虑增加收入总量,不断降低耗费水平,使收入总量的增长速度超过耗费增长的速度,净收入才能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耗费是形成净收入的直接因素,任何收入都是以一定的耗费形成的,必须努力降低耗费水平,使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或者等于耗费的增长速度,使收入的增量全部或者部分转化为净收入的增量,这样净收入才会增加。如果耗费水平上升超过收入增长速度,则净收入会减少。

因此,企业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努力增加收入总量,又应不断降低成本耗费,保证收入增量能全部转化为净收入。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最终表现在净收入的增长。因此,衡量企业经济效益高低就要看它是否实现了收入增长速度快于或者等于耗费增长速度,净收入的增量是否占了收入增量的绝大比重,净收入是否大幅度增加。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