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老者指什么生肖?
子鼠 丑牛,为什么是这两个不是寅虎? 古人把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时相当于现在的时间段,如“子时”就相当于现在的晚上11时至凌晨1时之间;每一个时辰分为三节,每两节之间的时间段与现在两个小时差不多,而每两个相邻的时辰,在现今天文学上几乎就是同一个时间了(误差不超过5分钟)!如此划分是因为古人把白天和夜晚分成了12等份,每份叫一“亥”,从半夜起计算,每一个“亥”包括现在两个小时,共二十四小时,这样刚好一年有365.2422天。
为了便于记忆,古人给每个时辰取了个好听的名字,称为“地支”,而子、丑、寅、卯……就是这些地支配上的名字。其中“子”为第一,“丑”为第二,“寅”为第三,“卯”为第四。以此类推… 而十二辰又和十二月相配,每个月分别对应一个地支名称,如正月为寅月(立春开始),二月卯月(惊蛰开始)… 由此可以看到,在时间划分的科学还不那么发达的古代,古人是用一种很巧妙的方法来记录时间的流逝:一天的时间被分割成若干相等时段,每段的起始以亥时为准,而每隔几个小时有一个新的时辰开始,如此循环往复。
因此可以这么认为:子时的第一个时辰叫甲子,第二个时辰叫乙丑…… 在这样的计时方法下,当新的一天开始时,总是有一个新的时辰和一个新的地支名出现,而到第二天,又是一个新的时辰和新的地支名出现。所以古书上说的子午时,实际上就是指的今天的上午或者下午这个时间段。 因为每一个时辰分为三个节点,随着时间前后移动一个节气,日长逐渐增加或减少一个时辰,而每个相邻的时辰,在天文学上基本重合,所以在过去没有钟表的年代,这种划分方法非常有用——可以根据当前时辰推算前面某个时辰发生过的事情。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十二生肖均有吉凶寓意,属鼠者为“子”,意为“子鼠偷油贪财,有小偷小摸之嫌”;属牛者为“丑”,意为“丑牛耕田肯干,但只懂耕耘,不善经营缺乏头脑”;属虎者为“寅”,意为“寅虎上山伤人,好打抱不平,甚至惹是生非”;属兔者为“卯”,意为“卯兔出洞惹人厌恶”;属龙者为“辰”,意为“辰龙好动喜水”;属蛇者为“巳”,意为“巳蛇好静,内藏毒素”;属马者为“午”,意为“午马南奔,意气风发”;属羊者为“未”,意为“未羊西顾,安于现状”;属猴者为“申”,意为“申猴喜树,活泼调皮”;属鸡者为“酉”,意为“酉鸡报晓,警惕性强”;属狗者为“戌”,意为“戌狗忠诚老实”;属猪者为“亥”,意为“亥猪贪食,体态肥胖,喻指安于现状,贪图享乐”。这些观念均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局限性,需要我们辩证地加以分析和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人生有两老,一是年龄老化二是思维老化。前者乃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后者乃是个人态度问题,完全可以年轻。十二生肖老者指思维老化之人。
鼠老奸似猾狡黠多疑,其一生善于敛财,晚年却为钱财所累而无暇享受,可谓守财奴,其一生亦善于攻心,晚年却反被所累而自绝于人,可谓人际关系差。
牛老朽无知,不知变通,其一生善于奉献,晚年却难为世俗所容,常被误解不理解,其一生性格内向,晚年却因此常受他人欺侮,不善保护自己。
虎老病歪歪,常疑心自己患各种疾病,一生好斗,晚年受其害,常怀疑自己身患重症,一生威风凛凛,晚年却孤陋寡闻,常与社会脱节。
兔老色衰,其一生顺风顺水,晚年却常感叹时光流逝,其一生和颜悦色,晚年却牢骚话满腹,常被家人疏远,其一生聪颖伶俐,晚年却常被他人欺骗。
龙老调僵化,一生高高在上,晚年却常常被他人愚弄,一生纵横霸烈,晚年被他人争来抢去导致身心俱疲。
蛇老死水,一生静如处子,晚年却多被他人欺辱,一生默默奉献,晚年却常被他人践踏,一生无欲无求,晚年却常被他人误会,一生善于保护自己,晚年却无人关照,一生善于思考,晚年却常被他人戏耍。
马老无牙,一生快马加鞭,晚年却常因力不从心而自暴自弃,一生心直口快,晚年却常被他人算计,一生有心无力,晚年常被他人玩弄于股掌。
羊老得病死,一生胆小怕事,晚年却常被他人欺负,一生善良淳朴,晚年却常被他人愚弄,一生本应安康却因总是被欺压难得有福寿安康。
猴老智障,一生机敏聪睿,晚年却常被他人欺骗,一生八面玲珑,晚年却常常受他人干扰,一生左右逢源,晚年却常与世俗脱节。
鸡老失态,一生小心谨慎,晚年却常因小错被小人所害,一生洁身自好,晚年却常常孤芳自赏,一生鸡肠鼠肚,晚年却常被无良者所累。
狗老走斜,一生忠诚义气,晚年却为他人所累,一生善言暖语,晚年却因说人是非被他人攻击,一生仗义疏财,晚年却因帮凶被连累。
猪老穷怕,一生安于现状贪图享乐,晚年却常感叹时光难留,其一生虽贪图享乐,晚年却常因没有为远期打算而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