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在五行中属什么?
《易·系辞上》:“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 清黄宗羲注:“‘各正性命’者,万物各复其本然之性也…… ‘保合太和’者,天地之道生生不已。‘利而贞’者,人得阴阳之和以生,当顺乎天道,而贞正其本然之性,此圣人之所常保者也。故卦有既济未济,圣人亦以明命于天下也。”按:《易传》认为乾坤是阴阳的代表,乾是天,坤是地,因此这里把“命”解释为本性或自然属性比较合适。
《说文》:“通,达也。从辵,曾声。”段玉裁注:“会意。从辵,从曾省。会意,凡从辵之字多谓行之不止者,则行者皆通矣。古人于行止二字不分。” 由此可以知道,通指行走通畅无阻,引申为通达,即各种事务都能够处理得当的意思。 从这个角度讲,五行的特性可以分为以下六个方面:金为刚、木为直(曲)、火为明、水为流、土为中、干为健(动)等等。其中只有第三个火(光明)的特性与通达有关联。但火为阳,所以只可通阴不可通阳。如果一定要找一个五行属性属于通的方位的话,只能勉强选南了——因为南方属火嘛!
不过这样讲未免太过于牵强附会了,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它特定的含义,不能轻易改变。例如《尚书》中的“惟土能载万物”就是指土的性质是宽厚的、能够承载的,而不是为了表达方位意思才这么说的。因此要找五行属通方的五行属性实在有点难,我只好再换一个思路来看这个问题了…
其实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一下,如果说一个地方的五行属某一行,那么该地区的气候、植被、土壤等环境一定与之相适应吗?如刚才所说,土可载万物是因为土本身的特质决定的,如果将北方的土移到海南去,结果会怎样呢?所以与其强调某一个方向的地形特点,不如关注影响地形形成的自然环境本身更适合一些。 我个人倾向于将中国划分为三类地区来概括它们的形状特征:西北高原地区、东南丘陵地区以及中部平原区。
首先从西北高原看起吧。由于我国西高东低的地理形势,这一地区的河流大多发源于青藏高原,然后向东北方向奔腾入海。这些水系又因山脉走向的不同分为几支,分别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三大海洋。从图上看,整个西北地区就像一张弓,箭头直指大海的方向,这样的地势对交通的影响非常大。
比如我们想要走水路去渤海湾,必须沿长江东下,绕过山东半岛后再北上天津或秦皇岛等地。但如果先向东沿海岸线而行,到了连云港以后向北走陇海铁路线到达郑州后转向东北,就能直接到达首都北京附近了。当然也可以绕道内蒙古,然后沿着京杭大运河进京。总之无论是坐船还是坐车,都要比走直线节省许多路途时间。
除了水运以外,陆路也是西北地区的优势所在。从地图上看,我国西北地区和阿拉伯世界有着良好的公路交通条件连接。虽然现在的高速公路没有直通中亚和欧洲,但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到中国新疆也有铁路相连。再加上青藏铁路已经开工,一旦全线通车,我国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能力将有很大提高。 接下来再看东南丘陵地区的情况。这里的地貌主要以低山丘陵为主,江河也主要是自西向东流入东海,这也就导致了一个后果:东西方向的陆地交通要比南北方向的方便得多!
比如南京和北京之间,如果选择走最方便的京沪铁路,就要绕一个大圈才能到达目的地,而如果想取捷径的话就得走宁启铁路进江苏北部接津浦铁路,然后再转陇海铁路。如果是汽车就更麻烦了,要么就从山东南部绕过去,要么就取道苏皖交界处走宁安城际铁路至南京北站,再从南京长江大桥过江直达北京。 东南丘陵地区的交通主要依赖东西向铁路和公路,这也造成了当地居民往来十分便利的特点。 最后来看中部平原区的情况。这里是黄河、淮河、汉江及长江四大河流的发源地,也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虽然这里的地形相对平坦,但受到地质活动的影响,经常会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现象。
因此人们不得不加强防御措施,尽量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民生活环境的日益改善,人们对居住地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为此各地政府纷纷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比如说修建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就是为了方便人们出行。还有就是修建水库,不仅可以解决人们的生活用水问题,还可以用于灌溉农田。同时为了节约水资源,还提倡使用节水型马桶等用具。 如果要我说中国的形状像什么,那我只能想到一只螃蟹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