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玻璃企业淘汰原因?
我是做幕墙设计的,平时关注了一下玻璃行业,现在平板玻璃的产能严重过剩了,就连夹丝玻璃和low-e玻璃也不例外。2015年前后新建了很多的玻璃厂,当时看着很火热,但是后来都陆续关停了 ,主要是利润太薄了,还有环保压力。
现在平板玻璃的价格是每吨不到一千块,而加工费也不贵,一般的建筑师会考虑楼体整体采光效果,不会盲目地去使用Low-E窗户,毕竟成本搁在那里;而中空玻璃因为是具有节能效果的玻璃,在建筑上是被鼓励使用的,所以厂家也不会轻易关停。 至于你说的钢化炉,我想起来了前段时间看到的新闻,湖南某地新开工了一个百亿级的玻璃产业园,里面规划了很多项目,其中一个就是建亚洲最大的钢化玻璃生产基地。我看了资料感觉这个项目的建成,一定会极大冲击现有的玻璃市场,到时候价格会更低。
作为一个从业者,我感觉这个行业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工厂大批关停似乎已不可避.... 哦对了,刚才看了下新闻,那个湖南的新开工百亿级玻璃产业园,建成后可能真得会成为亚洲最大 的钢化玻璃生产基地,而且园区还准备建设世界一流的玻璃实验室,进行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看来这地方是想把玻璃做成支柱性产业啊! 感觉这里将成为中国平板玻璃产业的“乌尔姆”(德国著名的设计城)
我国是世界产玻第一大国,平板玻璃总产量连续七年位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现有平板玻璃企业250余家,生产能力约9.5亿重量箱。平板玻璃产品在建筑市场销售比例约占80%,市场受宏观调控政策和房地产市场影响较大。近年来,平板玻璃市场需求萎缩,产能过剩矛盾日益突出,企业经营困难加大,行业经济效益下滑,部分企业已经停产或半停产。因此,淘汰平板玻璃落后产能尤为迫切。
平板玻璃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装备主要为:普通平拉工艺及格法生产工艺。普通平拉工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引进前苏联技术,先后在全国各地和有关企业中大量推广和建设,上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全国大约建设了400余条普通平拉工艺玻璃生产线,玻璃质量差、品种单一、能源及资源消耗高。近几年来,平板玻璃企业对其配套技术及设备进行了大量改造,产量、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仍不具备节能减排和市场竞争能力。
格法生产工艺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从原东欧等国家引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缓解我国缺玻璃问题起了很大作用。格法生产工艺与普通平拉生产工艺相比较,玻璃质量和生产效率有很大提高,但与国际先进的浮法生产工艺相比在热耗、电耗、原料消耗和效率、环保、品种等方面差异较大,尤其是能耗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无法达到平板玻璃行业准入条件的基本要求,属国家限制类工艺,不具备节能减排和市场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