焖猪蹄怎么做好吃?
“以形补形、吃什么补什么”是民间流传很广泛的俗语,也是我国特色食疗文化的一部分。虽然这句话有些朴素、有些迷信,但也不乏科学之处——人体器官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绝大多数都是“以形补形”“见啥补啥”的。比如说,眼睛不好了,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A的食物,通过补充营养来达到明目的效果;
牙口不好了,多吃点核桃仁等坚果,补充口腔内的有益细菌,改善牙本质暴露引起的牙齿敏感症状…… 同样,作为日常饮食中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人们希望通过摄入动物性食品的方式来补充大脑营养。于是,鸡肉、鱼肉等白肉吃得多了,牛羊肉等红肉却逐渐被“冷落”了。其实,从中医角度来说,牛、羊等反刍动物属于阳明胃经,对脾胃的调节和修复功效十分突出。对于消化功能较弱的人群来说,吃点羊肉、牛肉等有滋补作用的红肉很有必要! 这不,到了冬天这样一个进补的季节,在许多人开始吃牛羊肉的时候,一些肥胖、高脂血症患者却选择了少吃甚至不吃,而肉类食物中也仅保留了鱼类,这样合理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韩志武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冬至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刻,这个时候如果过多摄入高脂肪食物就会增加体内积滞,难以消化吸收,反而可能引起腹泻。对于肠胃功能比较弱的老人和儿童来说,更应该注意减少寒凉食物尤其是冷饮的摄入。 那么,为什么一进入冬天,就突然有这么多关于养胃、护胃的文章和言论呢?难道是冬天来了,胃病也容易犯了? 的确如此。中国中医药研究会常务理事苗青在《冬季怎样养生》一文中提到,中医认为,冬季天气寒冷,寒邪伤肾,而肾脏主管着人体的生殖能力和生长发育以及骨骼发育,同时也是泌尿系统和消化液分泌的重要脏器。冬病冬治就有一定的道理。寒冷刺激不仅会引发胃肠道病变,而且还会诱发心脏病的发作。在严酷的寒冬,更要爱护好自己的胃部和肠道。 说到这里,你知道怎样照顾好你的胃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