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士什么时候解散?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将汉献帝挟持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开始取得政治上的优势。为与袁绍争夺中原,曹操采取战略上速战速决与战术上持久相持相结合的策略,先后消灭了位于许昌之南的张绣,之西的韩遂、马腾,之东的陶谦、吕布等势力,为与袁绍决战做好准备。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爆发,曹操以少胜多,击败袁绍。袁绍于仓促之中病死,曹操乘机消灭了袁尚、袁谭等袁绍家族,以及残余的袁氏势力,控制了中国北方。
建安十三年(208年),乘刘表、刘备联盟松弛之机,曹操亲率20万大军南下。刘备败走江夏,与孙权组成联军,在长江赤壁以少胜多,大败曹操。曹操退回北方后,着手治理军政,再度南征,于建安十五年(210年)攻下江陵,建安十六年(211年)平定汉中。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王,定都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二十公里的邺镇),在中原各地设置军屯大力兴修水利,实行屯田制。这些措施使北方经济得到了恢复及发展,亦使曹操本人获得了足够的军费支持战争。
后曹操因击乌桓时用刑太峻而遭到北方豪强的反扑,亲征辽东失败而回。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春,曹操病逝洛阳,享年六十六岁。当年,曹丕称帝,废汉献帝为山阳公,国号“魏”,史称曹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