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是五行里的什么?
"珊"字五行属木。 出自《康熙字典》 关于这个“珊”字的解释。
1.《说文》云:“珊瑚,虫也。”“珊瑚虫”,本义即指生活在海洋深处的珊瑚虫。在古文字中,“珊”、“扇”二字同形,显然来源于同一个字符。
2.《玉篇》云:“珊,珊瑚树,山而出水者。”这里的“山而出水”其实就表明了珊瑚生长于海水之中这一特征。
3.《广韵》云:“珊,珊瑚木。”这“珊瑚木”的称呼其实还是承袭自最初的“珊瑚虫”的说法。
4.《集韵》引《说文》云:“珊,珊瑚木也。”
5.清·段玉裁注:“今人谓树木之属有孔者曰珊瑚,谓珊瑚曰树珊瑚,误矣。凡书字以‘树’字加‘木’字为树杈者,非。”(见《说文解字注》)
6.现代词典里对“珊”字的解释大多引用的是《辞海》,而《辞海》中对该字的解释则是来自《康熙字典》。其中《辞海》“珊”字条下“来源”一项引用《康熙字典》原文如下: “(珊)《唐韵》所詹切《集韵》《韵会》《正韵》山詹切,音毵。《玉篇》珊瑚。《博雅》珊瑚树也。或作𣲀㫃𣶏䘒。”
林字是由“木”和“出”组成的上下结构形声字,木字出头,因此为林;森字是由“木”和“辰”组成的上下结构形声字,辰为地支里的第五位,木生火,火生于午,辰与午相隔三位,因此为森,表示众多树林;“淼”字是由三个“水”字组成的上下结构会意字,表示水众多的意思,三个汉字都表示众多的意思,都是使用相同字重复叠加的方式来表达其本字的众多含义,这在汉字用字中叫作“重文”。
重文这种用字方法在金文和甲骨文中很常见,秦汉以后,重文主要表多数和表示叠音词或叠韵词,如“尞尞”(“尧”的古字)、“廧廧”、“芸芸”等。“淼”和“淼”是同一种用字方法,都是水字众多的意思,因此,“淼”字也正确,并非是错别字。
同样的用字方法还有“垚”、“犇”“骉”等,垚(yáo)也是“土”字重文,表示众多土地,如“山可樵,野可猎,鱼可钓,土可垚”。犇(bēn)和“骉”(biān)则是“牛”字重文和“马”字重文,这两个字在汉语中一般做语气助词使用。
因为重文使用字形基本相同,因此在古代为了区别字形,常常在重文下加一小“。”来表示。“淼”字在表示水的众多的时候,和“灏灏”、“淼淼”、“淼淼”“浩淼”是一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