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什么生肖?
“腊”是一种祭祀的名字,“冬腊”就是冬季的祭祀。这种祭祀,主要是祭祀祖先、天地神灵和百神之庙。 《周易·乾》曰:“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健。”《礼记·月令》说:“孟冬之月……祀天子所登,献贡,天子始卤簿。”注:“凡帝王祀天之处,谓之大次。”孔颖达疏云:“天子巡狩,至十一月合祀天帝于大次。”可见在周代就有冬至祭天的习俗。 到了秦朝统一天下以后,建立了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每年岁末,皇帝都要前往雍城(今陕西凤翔)举行郊祀,感谢上天赐平安,祈盼来年风调雨顺。汉承秦制,也沿袭了冬至祭天的习俗。东汉末年,天子都洛阳,但冬至祭天地仪式仍在洛邑举办。
魏晋南北朝时,冬至祭天活动移到了京师。《晋书》载:“旧仪,冬至前后,京师诸陵寝皆修祀事。”南朝宋武帝永初三年(422年)制定祭祀仪注:“冬至前,一日诣国子学,讲礼、乐。二日未明,谒光极殿(尚书省所在地),陈方、币。”北魏时,冬至日皇帝要率领文武百官到北郊祭祀。唐代冬至日的祭祀与南北朝相去不多,只是地点在北郊,而非汉代的南郊了。宋代则把冬至祭天放在了一年最重要的位置,其礼仪相当隆重: “先斋三日,每斋一日一祭,内中斋宫;至冬至节,大朝庆圣祖,设位坛。夜子时,具吉服乘舆出宫,至坛所列班。……赞礼人引侍卫官就位,立定;又赞礼人传报,皇帝行。进火折烛,上香列供品。皇帝再拜奠酒三觞,执事者分献熟物。既而皇帝谢神享,还宫。”
明代冬至祭天是在京城的奉天殿举行的,清沿明制。这里需要提到的是,清代的冬至祭天与夏至祭地都是在上午,而清明、中元、除夕等节气的祭拜却在下午。这与古代民间风俗有关。唐宋时,人们一般在白天祭祀祖先,夜晚则在街上烧纸钱进行鬼魂的祭祀。明初规定,百姓要“具牲醴(lǐ),日中致祭”;清初则将这一规定写入了律条:“岁冬至昼长,各府州县街市,俱于此日设坛祭神,晚间不得烧灼纸帛。”(《大清律例》卷四十二“坛醮”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