畴五行属什么?
“地”部,从土又。
《说文解字》:“畴,形声。从田、由声。本义:田地) 同本义 [fields] 《尚书·尧典》:“平畴广衍。”
司马贞正义:“言田野皆平。”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乃使公子为二舆而与之,其服一也。” 杨伯峻注引孙诒让曰:“‘与’读如‘欤’,犹今俗言‘分得’耳……此‘与’者,‘均予之’之意;下‘则各从其类’,即孙氏所谓‘各有定分’意。”
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第326页,四川辞书出版社1983年6月版 “畴”是后起的专有名词,指“田地”“封疆”[57] 周代以井田制作为土地制度的主体形式,所以《周礼•地官•小司徒》记载:“乃经土地,而井牧其郊;”《孟子•告子下》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而邑居者半。”这里说的“井”就是“九井而什居其一”的“井田”。每口井的形状都是方形或长方形,这种形状被称为“畴”(chóu),也叫“方畴”或“形畴”。
西周的农书中多次出现这个“畴”字。例如:
《尚书•无逸》孔安国传云:“不籍千亩,天子诸侯力事农夫之事,躬耕藉田百亩。”《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会之法,辨五地之政,一曰山林,二曰川泽,三曰丘陵,四曰坟衍,五曰原隰。”郑玄注:“五地者,谓山林、川泽、坟衍、原隰之属,皆因自然有所宜人之法,故谓之政。山陵高厚,林居而不稼;川泽,浸灌,泽居而不稼;坟衍,高仰,草茂而庄稼;原隰,低平,稻稼而牛羊放牧。是故山川草木之类,各随其所宜而为政。”《周礼•地官•遂人》:“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道。十夫有沟,沟上有路。百家有巷,巷有小堂,十宅有巷门,百家隧,遂路,上衡。五闾有亭,亭有长。”郑玄注:“夫,十户也。遂,田相属若井焉,四隅之方亦如之,各依其方所而行之道也。有沟者,相去八家,以为水渠之道也。上者,从沟上至于遂,因便民耕种之宜也。路,大道。巷,里巷,百家之中有曲巷焉;坊,小街巷也.小堂谓闾门之所处,在巷内者也。隧谓遂门之内,巷之道。盖以别于街衢之大路也。闾有阙,谓两观夹道,而置扉焉。百家之巷有巷门,谓制如城门,而设之以闾正也。百家之地有隧,遂上衡者,遂上有大道相通,民出入便,上下皆平道也。五百家有一亭,亭,留也。言可以留守无所失也。” 《诗经•豳风•七月》:“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在其栗薪,五十星雪。五月斯螽(zhōng)鼓翼。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嗟乎!予见尔汝,岁暮雪降,雨雪霏霏。”毛传:“凌阴,冰室。”陆德明释文:“《韩诗》作霖阴,言藏冰之处也。” 可见这里的“畴”字当与《尚书•舜典》中的那个“畴”字用法一样[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