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企业管理原因破产?

肖书慧肖书慧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看到很多吐槽海航管理的,我来发点不同声音。 作为曾经在海航旗下公司工作过两年的人,我来说说我的看法。 海航的规模很大的,集团旗下有航空、机场、酒店、贸易等板块,每个版块又有很多具体公司,整个集团员工数千万。而且这些公司的关系非常紧密,很多人事、财务、采购权限都是互通的,所以看似很多家公司,其实权力还是很集中的。

17年开始,由于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导致国内民航业运力严重过剩,各大航空公司纷纷开启降价模式(要知道2016年之前民航价格可是很高的)。随着价格战愈演愈烈,到18年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中小型航空公司开始破产了。 而海航当时已经拥有了国内最多的客机队(当时海航客机数量接近350架,仅次于国航),且大部分航线都被海航自己的飞机执飞,因此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海航其他业务板块如酒店、商贸等,因为与航空息息相关的缘故,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于是从17年到18年下半年,应该是海航最艰难的时候,很多中层的收入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 不过这个时候,海航依旧拥有很雄厚的资本,所以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裁员,只是通过压缩待遇来节省开支。

18年下半年之后,随着中美贸易战升温,以及香港局势动荡,国际形势变得越发严峻起来。国家为了避免经济下行,开始了大规模基建投资,其中就有新机场建设,以及高铁、公路等项目。这直接带动了钢铁、混凝土等建筑材料价格疯涨,而相关产业链上的公司股价也是水涨船高。

正好这个时候,美国对中兴通讯制裁的消息传来,再次引发了国人的爱国主义热情。而作为民营企业的代表——华为,更是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就在这个当口,一向以爱国企业著称的海航,站了出来。

先是斥资20多亿回购股票,然后宣布加大在航空航天领域投入,同时还要成立一个专门的研究院,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并计划招募数千名研发人员。

正是这一系列操作为海航带来了良好的形象,使大家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也让市场重新认识了这家企业。随后海飞的股票迎来了一波拉升,市值一度达到1.1万亿人民币。

当然,投资是需要有耐心的,不能急于求成。好在航空业是有周期的,目前世界各国依然处于和平时期,并且都在大力发展本国的航空航天产业。所以至少还有一定的周期,等待海航去把握。 至于说管理的问题,任何一家公司都会存在管理问题。关键还是看管理团队,如果管理层有能力,哪怕再烂的公司也能经营得很好;如果没有能力,再大的公司也会慢慢搞垮。

聂智达聂智达优质答主

不创新

在中国家电业大踏步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传统家电品牌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国内家电市场举足轻重的龙头企业。但受制于企业体制及原有发展战略影响,在应对家电产业转型和市场变革的时候,这些品牌显得反应迟缓,创新不足。尽管这些品牌先后启动了包括业务转型在内的各种改革,但仍无法扭转在家电主流产品上的颓势,最终走向了破产倒闭的边缘。“不创新”也成为国内知名家电品牌纷纷落魄的核心原因。而像创维、TCL、海信、海尔等在创新方面敢于投入和探索的企业,则成功实现了业务转型,在新市场环境下焕发了活力。

管理粗放

在上世纪末家电产业“跑马圈地”的发展阶段,很多家电品牌发展过分倚重外部环境,忽视了内功的修炼,使得整体管理水平较为粗放,无法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快速反应,最终落败市场。国内知名洗衣机制造商小天鹅就一度因为经营不善,在面临外资品牌和国内其他品牌的双重夹击下,险些被“击毙”。

资金紧张

尽管家电业在现阶段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在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转型的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出现了大幅提升。像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业务板块,现阶段进入门槛都较前几年有所抬高。这就意味着对于资金链紧张的企业来说,转型之路将难以为继。在最近几年,很多产品缺乏竞争力的中小家电品牌也因资金压力被迫退出市场争夺。

渠道缺失

渠道建设已成为国内家电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但在一些品牌的发展过程中,对于渠道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随着新渠道模式的不断涌现,缺失渠道的家电品牌也开始逐步遭到渠道和用户的双重抛弃,最终被迫退出市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