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五行属什么?
五行,也叫“五材”,中国古时认为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也有人认为是“五类元素”),亦作“五常”。具体是哪五样称呼,在不同时代有所不同,包括“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麒麟”、“金、木、水、火、土”、“神、圣、睿、明、巧”、“智、仁、圣、义、中”、“生、长、高、短、杀”、“宫、商、角、徵、羽”、“甲、乙、丙、丁、戊”、“心、肝、脾、肺、肾” 、“丹田、手眼、足眼、顶眼、尾眼”、“头、手、腹、足、尾”等等,五体通神后可拥有五遁,金遁、木遁、水遁、火遁、土遁。现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麒麟”五行较少使用,最常用的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宫、商、角、徵、羽”常用于五音,“智、仁、圣、义、中”常用于五常,“头、手、腹、足、尾”多指五行聚兽。
“五行属什么”实际上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它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相生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和解释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五行之说,形成于殷周之际,战国时代有五行家,以五行学说推衍人事,著有《五行篇》。五行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元素构成的,宇宙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所构成的,而五者又是相互制约,相互转换的。西周末年,出现了专门记述占卜的典籍-- 《易经》,该书运用卦象和数学方法,揭示了五大元素“相生相克”的规律。相生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系统观,包含了哲学、系统论、科学发展观等思想,这五大类元素是古人对世界万物在一定条件下运动变化的总结。这种运动变化是通过相生相克的规律来实现的,而相生相克所表达的就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国古代以象表示概念,因而对立统一也称之为矛盾,以“矛和盾”表示,矛所表示的就是统一,盾所表示的就是对立;统一即阴阳同体、万物一体,对立即阴阳异体、万物多体;对立统一即矛盾既斗争又联系。对立以斗争为基本形式,统一以联系为基本形式),因此五行学说是一种辩证的系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