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朋克女孩?
“后朋克”是“新朋克”(New Punk)的同义词,有时也指“后朋克”运动的音乐。虽然许多乐迷和评论家经常错误地将它们混为一谈,但“后朋克”和“新朋克”确实有着一定的历史联系;而将它们区分开来,了解它们的不同之处,对于理解英国后朋克文化乃至整个八十年代的西方文化都是至关重要的。
1976年夏天,在伦敦东区发生了暴乱事件,这是发生在当时正在兴起的新朋克和文化圈子中的事。这一时期的媒体不断受到新朋克的影响,开始报道并讨论这些运动:
《太阳报》刊登了有关于新朋克的专辑封面 , 《唱片导报》则做了整版的介绍。《国际音乐杂志》以及后来的《滚石》也都发表了文章进行介绍。虽然这些报纸和杂志上的文章没有提供关于新朋克的清晰定义,但是他们都指出新朋克是对抗性极强的音乐。它的歌词具有政治性而且常常出语讥讽;它使用的乐器和录音方式都很独特,并且总是试图挑战传统的审美观——所有这些都让人联想到早期朋克的精神。
除了音乐和外型,新朋克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它的思想和观点。它所表达的思想对当时的西方世界来说是一种威胁,因为它挑战了传统价值体系,并且可能对资本主义制度和性别制度造成冲击。新朋克不仅受到了左派人士的欢迎,也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支持,他们被新朋克反文化、反建制、批判精神的摇滚乐所吸引。
后朋克的风格更加多变且更为复杂,与它所出现的时代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它在七十年代中后期产生于伦敦,在八十年代初期达到鼎盛,反映了那个动荡时代的需求和精神状况。
后朋克继承了新朋克反体制的立场,试图通过音乐影响社会和政治。但是它对新朋克那种咄咄逼人的攻击性有所弱化,转而采用一种更消解的态度来对待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后朋克对边缘群体的表现也更具包容性,因为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六十年代的民权运动和同性恋权利斗争,同时它也是一场反种族主义和女性主义的革命。
除了政治因素外,后朋克在风格上的多元化也是由许多其他因素造成的。它的音乐源于西方摇滚乐的传统,但又受到了许多外来文化和潮流的影响,包括迪斯科、布鲁斯、嘻哈等。后朋克既可以像新朋克一样具有攻击性,又可以像波希米亚摇滚乐那样柔和、抒情。它既可以在保持纯粹性的前提下进行创新,也可以融合多种元素形成自己的特色。
无论哪种风格或形式的后朋克,其核心始终是批判性和颠覆性。它对腐朽的体制和无休止的消费主义都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并试图通过音乐创造一个新的世界。虽然后朋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它仍然影响着后世的文化创作。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兴起的“新纪元波希米亚”到后来的“自赏”和“另类摇滚”,都可以看到这些浪潮在今天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