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怎么剪羊毛的?
20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价格暴跌,美国人开始大量购买外国资产。当时日本是全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于是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和时任美国财政部部长的威廉姆·西奥雷尔亲自率团前往东京与日本商量问题。 这次访问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说服日本增加美元储备以稳定汇市,二是就日本购买的巨额美债问题交换意见。 然而让沃尔克等人惊讶的是,东京会谈的气氛比他们预想的要轻松得多。日本人态度友好,讨论的问题也似乎很理智(虽然双方观点相左)。 更让沃尔克感到意外的是,自己此行居然带上了特里芬难题的解决方案!
原来,就在他启程赴日的前几天,美国刚刚完成了一项规模空前的外汇交易——以54亿美元收购新加坡原油期货,从而彻底解决了特里芬难题。 新加坡是美国在海外的一个大型军事基地,地理位置重要。为了不让基地旁的海峡受到伊朗炮火的威胁,美国花巨资从新加坡政府手中购买了大片岛屿,同时获得在岛上开采石油的权利。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抢购沙特阿拉伯的石油。作为沙特阿拉伯在美国的重要盟友,沙特王储邀请美国到阿拉伯半岛南部的胡赖斯油田进行现场竞拍。最终美国的欧佩克集团击败了包括日本在内的一群国家,拿到了价值25亿美元的原油货源。
这些交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买进卖方手中的实物资产。那么美国是否可以通过先购入资产再逐渐兑现的方式,一举解决特里芬难题呢? 正是带着这样的想法,沃尔克率领一个庞大的采购团飞赴欧洲。他们在巴黎会见了法国总统,并在德黑兰同伊朗国王展开了积极磋商。不过最后这笔交易还是未能成行,因为美元泛滥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特里芬难题依然如影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