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么时候叫北京的?
“北京”的名称出现于明代嘉靖年间,而北京作为首都之名则始于元代。 公元1267年初秋,元世祖准备伐金定都之地。当时有“南京”之称,是取“京师之南”之意(今河南开封);另有一说以“梁王时南征,得金陵”为据。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明太祖命徐达、傅伯英率师讨伐北平(今河北平泉),《明史·地理志》载:“永乐初,北平府城周九里三十六步,濠深三丈五尺。”这里提到的“北平府”即今北京市区所在的区域,而“北平府城”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古城。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同时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冯胜为左副将军,率师北伐,攻破元大都,北元顺帝逃走。二月,徐达军占居北平,“设官属,置府县,建宫室,立神仓,屯兵马……”(引自吴晗《北平历史地图集》),开始着手营建京师。
八月,明太祖朱棣北巡,选精骑四万余人,由平壤直趋沈阳。九月,又遣军征讨纳哈出,其势力范围在今辽宁西部及内蒙古东南部地区。洪武二十年(1387)十二月,明廷命傅有德等率军征讨东北地区的乌斯藏(又称厄鲁特蒙古)部。
洪武二十一年(1388)五月,傅有德等击败乌斯藏部首领,俘虏其子扎巴坚赞。从此,乌斯藏部成为明朝藩属,每年向明廷进贡一次。同年,在云南曲靖以北的普定一带发现铜矿,明廷遂在此设立普定卫,派兵驻守,开采铜矿,铸钱济边。
为了充实边疆人口和开发草原,明廷从江西、湖南、河南等地调拨民众到北平府开垦种植,并允许军队将士在内自行开垦。洪武二十五年(1392)十一月,贵州总制汤和奏请建立贵州布政司,设官治事。明太祖准奏,并以云南临元府(今昆明)所属之地建省,称为黔宁国,以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黔国公为布政使,统管一省政务。至此,中国最后完成统一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