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几月几个立秋?
“二十四节气”被世界气象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而“立秋”便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每年公历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立秋,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立秋之日凉风至。立字解见春。秋,揫(jīu)也,万物于此皆揫敛也;又,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 此时正值盛夏向初秋渐变之时,气温仍旧较高,天气干燥,雨水较少,有“热在三伏,秋后一伏”的说法。古人将立秋划分三候: “初侯,凉风至;二侯,白露降;三侯,寒蝉鸣。”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每五天一候,每一候一种动物,分别为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反映的是秋季自然界的变化规律。
鹰乃祭鸟丨立秋之日“鹰乃祭鸟”,指的是老鹰感知到秋天到来,开始大量捕猎鸟类作为过冬的储备食物,如同古人祭祀祖先一样。 “鹰击长空”,杜甫诗句中有“万里萧萧风塞早,秋还乍暑亦侵人”,描写的就是秋天的老鹰。
露结为霜丨到了第二候“露结为霜”,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清晨时遇冷凝华为露水,等到太阳升高气温上升,则又化为水汽。但如果温度骤降,则会有“霜降”出现。
草木黄落丨第三候“草木黄落”指立秋后,树叶由绿转黄,并陆续凋落,此时草木的根须抓紧土壤里的养分,用以度过漫长的冬季。民间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立秋之后雨天逐渐增多。
当然,每个节气的气候变化规律并非一成不变,会受到“节气交替时间”以及“所处月份”的影响。也有很多人提出问题,每年的立秋时间是否相同呢? 其实,每年的立秋是固定的6月23左右,但是立秋的时间每一年都是不同的。这是因为“节气交替时间”受“朔望周期”影响,“朔望周期”是指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周为一周期,一个月为朔,当月圆时称为望。这样,农历每月初七/八,十五/十六,二十一/二十二,分别是新月/满月,即朔日/望日。 而“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等四个节气,都是在每个月的末三日。所以,立秋的时间不是固定不变的。 如2019年的立春时间是2月4日0时38分,而立秋时间为8月7日15时32分;再如2017年的立秋是在7月23日0时3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