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字五行为什么?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关于哲理思辨、预测学、统计学和古典文学的典籍,成书于春秋战国之时,总共3000余言,由周文王(后稷)所作。 这部圣典以卦象为中心,通过卦象推演天道规律,并且指导人们行事,所以易经也被称为“帝王之学”。 周易用阴阳五行来描述世界万物的属性。
什么是阴阳呢? 《阴阳论》里说: “阴者静,阳者动;阴者暗,阳者明;阴者微,阳者显;阴者弱,阳者强……阴阳者,气也,无形而无远不及。” 所以万物都有阴阳两面性,而且相互转换,此消彼长。 比如白天黑夜,寒暄冷热,高低左右等等。 何谓五行呢? 五行的理论来自木火土金水这五颗行星在天上运行时所经位置的周期变化而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古人把宇宙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与金木水火土五星排列相对应,形成了五方五行。 其中每行又包含两仪,也就是阴阳两极的意思: 这样五行就具有了相生相克的性质,而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被概括在了“太极图”里: 而这个生克制化的规律被写在《河图洛书》之中,是易经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