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五行属什么妤?
五行,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依据。 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中医学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自然界万物也是由这五大元素化合而成的。 这五类元素并非指具体的物质,而是代表不同的性质。其中“木”代表着生发,生长;“火”代表着温热,升腾;“土”代表着长养,中正;“金”代表着收杀,肃降;“水”代表着寒凝,沉降。
“五行性味”也就指的是这些物质的特性,分别对应着"酸、甘、苦、辛、咸”五味。 由此可推知,人体也应该是由金、木、水、火、士组成的有机整体,五脏犹如五行,具有相应的属性,从而对自身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精神活动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金——收敛制约,抗邪力(杀菌)
木——升发条达,免疫能力(对抗肿瘤) 水——润下潜行,解毒排毒(解酒精中毒)
火——宣散发热,营养全身(抗氧化) 土——运化水湿,调控内分泌(调节血糖)
金——收敛抑毒,抗击炎症(消炎) ..... “五行学说”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于“五志”和“五脏”的关系。
在中医理论里,“五脏”除了具有化学成分和物理形状上的实质意义之外,还有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的涵义。而“五志”即指的是“喜、怒、忧、思、恐”五种情志活动。
《黄帝内经》中说:“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肺主肃降,肾主纳气,心主血脉”“血受气并,混合有形,周流不息,乃成血脉”这里的“脾”、“肺”、“肾”、“心”与“肝”、“胆”、“三焦”等,实际上指的就是我们的内脏器官(或解剖实体)
因此可以说,脏腑功能正常,情绪调摄得当,则“五志”有所归属,不会过度对外界产生干扰;反之,若七情太过,超过人体的承受限度,就容易“伤内”导致疾病的发生。 而运用五行学说,就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情志刺激对人体的影响。
比如,中医认为忧伤肺,悲痛伤肝,惊恐伤肾,多愁善感容易损伤的是哪个脏器呢? 答案就是,哪一个脏器最有能力和条件承受这种情感的刺激,它受损的几率就最大。 如果一个人遇到突发状况,经常惊慌失措,那么他的肾脏就很容易受伤。这是因为惊吓属于金(西方)属性,而肾脏属于水(北方) ,水生金,因此恐惧常惊悸伤肾。
如果一个人的感情丰富,遇到事情容易悲伤,那么她的肝就很容易受伤。原因是悲伤属木(东方),肝也属木,所谓“同气相求”,悲伤就会伤及肝脏。 所以情志的调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适时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让其过分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