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时五行是什么?

石轩绍石轩绍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子时是23点到1点,丑时是1点到3点……” ——《西游记》第58回 这是吴承恩的谬误之处吗? 在现代时间制下显然如此,但在古代并不是这样。 现在的时间是自西方传入的:以钟为计时器后,按照一个周期(一昼夜分成24等分)每小时敲一下定为“小时”或称“更”。 当时把夜晚分为五段每段两小时叫做“更”。所以午夜1-3点为“一更”。 因为这个制度是从西方传入的,因此就按西方的钟来划分时刻了——但人们为了方便记忆,还是用古代的更制来标记每个时辰的时刻,于是就有了上面这样的表述方式。 这种表达方法一直持续到现在一些传统行业中仍然使用着!例如京剧中有“正旦”“二黄”等等行当;评书中有“三打白骨精”……这都是表示时刻的意思~ 所以题主给出的题目是有问题的——“寅时五行是什么”应该改成 “凌晨三点五行是什么”——因为这个时候正好是一天的开始,而此时的阴阳五行正是当令之时。

不过由于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情况不同,古人在使用时辰的时候也是各不相同的——比如北京地方和南京地方的时辰就不一样…… 因此我们这里只能讨论一种大致的情况,那就是在普通情况下——既不考虑地域的差异也不考虑特殊情况的时辰。 在这种情况下,一天被划分为十二个时辰:0点-1点为子时,1点-3点为丑时,以此类推到9点-11点为亥时。每一个时辰有八刻,一刻相当于今天的十五分钟,那么每一时辰就是现在的两个小时再加十分钟,也就是两个多半小时左右。 所以现在的人们都习惯于把时间记作几时几分几秒,而不是简单地记作几点。古人也是这样,只是他们不是把时间记作十二辰而是记作二十辰罢了~~

至于二十四节气的说法,则是从汉代以来就有的。最初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划分的,后来又加入了太阴(月亮)的变化规律才得出了现在我们说的二十四节气。而在实际生活中,古人根据天象推算出的节气总是与实际的气候有差异——比如在春分或秋分前后往往会出现倒春寒或秋寒的现象,所以在唐朝时期出现了以立春、立秋作为春、秋天开始的四个节气。 直到现代,二十四节气还在被用于农业生产方面——虽然它们早已失去了实际意义。

优质答主

在《五经通义》里讲亥子时,说“此二时阳气渐盛”;又说“申酉为阳极之时……人定之末,阴气将尽,一阳始生,是为震卦也。” 寅卯未辰午申酉是少阳相火(三阳开泰),从冬至开始,到惊蛰就是初九了,立春后第6日交节这一天称为立春节,而春分则是春分之后第一个节气——元春。

立冬之后冬至前19天便是小寒大寒之日;冬至之前有冬至、小寒和大寒三个节气。 至于中气嘛就难一些,要找月建和干支结合才能找到。因为一个节气十二天,一个月正好两个中气,比如正月丙寅,二月丁丑等等这样排下去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