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大学生就业难,原因有以下几点:
(1)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
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地区结构和形式结构。就层次结构而言,本科教育增长过快,比例过大,发展不协调,与高职教育比例失调。本科生在人才市场上并不具备太大的竞争优势,而高职生就业却十分抢手。就科类结构而言,当前社会需求对理工科毕业生需求大于文科毕业生需求。但是,当前很多高校却相反,文科生明显多于理科生,使得很多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与今后就业方向不相符合。
就地区结构来看,中国的高等学校绝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和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中西部地区学校总体数量偏少。就形式结构而言,当前民办教育快速发展,民办高校数量逐年上升,而公办高校生源下降,造成大学生就业增加。
(2)就业渠道不畅
在当前高校就业体制中,学校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垄断性渠道,使得社会和高校以外的就业渠道被抑制。就业信息的闭塞,使得很多大学生就业处于被动状态,就业信息的不畅通,也使得大学生就业市场信息不充分,大学生就业处于无序竞争的状态,使得毕业生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用人单位找不到理想的人才。
就业制度的僵化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就业制度和就业机制的不完善,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当前就业制度中“统包统分”的旧机制依然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和用人单位仍然依赖计划经济的旧模式,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当中,仍然延续着统包统分的方式,排斥市场机制的引入,致使毕业生的就业缺乏活力和潜力,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合理流动。
(3)就业难观念影响
传统的就业观念是阻碍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一是“从众”观念影响。就业时追求工作稳、收入高,倾向于选择国家事业机关和外资企业工作,放弃自主创业。二是“官本位”观念使然。在就业方面追求权力、待遇高,片面追求大城市、大机关、大团体,对一般企业、农村的就业处境不予考虑;对艰苦行业、基础行业、“行业”岗位也往往不愿去;有的盲目追求收入,一味攀比;还有的认为就业难,等待“保”、寄希望于“替”等等。这种就业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是当今就业中的陈旧与落后的观念,成为就业的一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