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字代表什么生肖?
双,繁体作「雙」,从又(右手)、从叔。「手」字的本义,《說文》解釋為「象形,五指本末也」;而「叔」字的本義是「指事。从又,持肉者。一曰象形。亦省作「菽」」。所以「双手」的本義就是「两手」的意思。
在六書中,「雙」是第一類的「象形」字,構字基本成分為「又」和「叔」。所以「雙」的字形是由兩個基本构件組成的。 至於「雙」的字義,我們從甲骨文中就可以找到答案。
在甲骨文裡面,有「又」字,但沒有「雙」字。「又」字是「舉手指」或稱「招手」的動詞,如「祖甲敦 1702」、「貞:帝令又左右乎?」。但也有時候表示「雙」這個數量概念——比如「大辛四牛七又一」(《合集》6288)。
此外也有用「叔」字表示「雙」的概念。如「叔丁卜 69.5.18」、「贞:王其殺三叔?」不過用「叔」字表達「雙」的意思情況不多見。
金文中的「雙」字大多與甲骨文相似。只有少數異體字如「雙」在晚期的金文中才出現。
小篆把金文字形進一步規整,變成了今天漢字的形製。
隸書、楷书承襲了小篆字形。所不同的地方,隸書把部分筆划縱向縮短或者變長,形成今草隸之別;楷書則把隸書的筆劃拉直,形成了楷書。
十二种生肖是中国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演变变成了每一个人出生那年所属的动物,称为属相。 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就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载与现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它从秦朝一直到今天中国的民间生活中依然是无处不在的。
东汉王充《论衡》记载:"午未也,羊啮未也;申酉也,猴执骨也;戌亥也,猪食亥也;子也,鼠啮物却却还;寅也,虎愤怒卯也,兔月缺除除不已。辰巳也,龙蛇藏也;巳午也,蛇蟠还自噬也;己丑也,牛害人犁之,犁之,就刃死也。"王充分别以十二种特征解释十二生肖,说明十二生肖在东汉光武帝时已经存在,距今已有近两千年历史。 中国古代术数家还以十二生肖来表示人的年岁。明王逵《蠡海集·历数》提及有十二"支辰人"之说,从一岁至十二岁对应为:一曰子、鼠,二曰丑、牛,三曰寅、虎,四曰卯、免,五曰辰、龙,六曰巳、蛇,七曰午、马,八曰未、羊,九曰申、猴,十曰酉、鸡,十一曰戌、犬,十二曰亥、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