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径济为何下滑至此?

陆发君陆发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因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是投资驱动,出口导向的,所谓的“刺激”政策其实质就是大量发放货币,用超发的货币去购买国外的产品和服务(主要形式是进口)这样外部经济的复苏能带动中国经济的增长,但问题是现在的国外主要是美国和欧洲在复苏,而新兴市场国家大多处于衰退之中,因此美国复苏肯定对中国的出口贸易有一定的拉动效果,但这方面的作用会越来越弱;另外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为了保经济增长不得不加大基建投入以扩大需求,但问题是这种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不能持久,现在欧美经济的复苏会抑制中国商品出口,国内的需求又已经被大量的投资所满足,新的有效消费需求难以形成,所以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很大,所谓“刺激”政策的效果将越来越弱!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虽然宽松的货币政策没有停,但在经济运行中的实际作用效应却不断打折扣的原因—钱没少发,但是有效性越来越差!

当然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产能过剩是必然,但现在出现产能过剩的原因是结构性问题而不是总量问题,也就是产业层面的问题,不是需求不足导致的供给扩张,所以根本解决方案还是结构性的,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来消除过剩的产能,当然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而且不可能很顺利。 但目前的困境是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而且结构调整面临着成本上升的压力,即既要保增长又要调结构两副担子一起挑,压力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刺激”政策就是无根之水,所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宽松都是空话—底牌打完之后发现其实我们没有多少可以调整的牌了…这就是当前面临的真实的处境。

弓帆慧弓帆慧优质答主

经济增速滑坡是内外部各种负面因素叠加的结果,包括前期刺激政策的负面效应、经济转型阵痛、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加大以及欧美经济复苏不稳定、全球贸易增长趋缓等。但根本原因仍在于体制机制约束未消除,改革红利衰减,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此外,与政府换届后新班子决策仍在磨合期、担心犯错而采取“多看少动、以稳为先”的权宜之计等亦有一定关系。一些有悖市场化改革方向的政策出台可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效应,进而加剧市场主体悲观预期,也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不可忽视的原因。

从目前各项指标的走势看,年内投资仍将偏弱:房地产市场调整仍在深化,1-8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同比分别下降8.2%、8.3%,“金九”翘尾效应消失,四季度面临更大的库存去化压力,房企新开工和拿地将维持低迷状态,未来一至两年房地产投资仍将低位徘徊;土地出让金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下滑、政府性基金和预算内财政收入放缓,加之稳增长投入增加以及到期债务偿付压力凸显,地方政府财力捉襟见肘,融资平台和PPP项目对基建的支撑明显减弱。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