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加杠杆原因?

经子涛经子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现在国内是去产能,去库存,去金融杠杆。为什么以前要加杠杆呢?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救市,各国都大规模增加货基(流动性)供给,中国也不例外。但当时中国外汇储备高悬,于是美联储开始减持中国资产,到2013年底只剩下2500亿美元了。为了维持外汇稳定和避免资本外流,国家开始大规模增发货币(M2增速从2014年起一直高达两位数)。

钱太多了,总得找地方放,如果放自己口袋里那就只能消费了,可是国内消费品的产能早就严重过剩了。放企业口袋里吧,大部分企业根本不吸纳现金,而且当时很多企业负债率已经很高了。放居民口袋吧,居民手里没啥钱(存款准备金率高企)。最后就只能放到房子上去了,于是房价暴涨,与此同时还有通货膨胀。 加杠杆的原因就是为了买房,因为按揭买车买股票啥的加不了多少杠杆。当时地产公司融资渠道单一,只有卖地跟向央行借钱两种途径。央行那里能借的钱毕竟是有限的,于是就有了大家熟知的万亿规模土地出让收入。

虞邦应虞邦应优质答主

1、经济换挡,传统红利消退导致投资收益下降,金融机构为追求利润提升加杠杆

2、刚兑预期存在下,理财产品发行方有较强动力加杠杆增厚收益

3、影子银行发展、委外业务崛起导致交叉性金融业务增加,形成杠杆叠加

4、金融机构间同业业务发展,导致金融系统内资金空转、加杠杆。

过去,中国银行业依靠利率“双轨制”,坐享存贷款息差的高收益。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银行业息差面临下行压力,传统业务收益下降,而经济发展换挡,资金需求趋于下行,导致其他存贷款业务的收益率也面临下行压力。随着传统业务收益的下行,银行业有较强动力发展高收益非息业务,如资管业务、委托贷款等,而这些业务的收益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杠杆的使用(如债券资管产品可通过回购杠杆增厚利差收益)。因此,传统业务收益的下行导致金融机构扩大非息业务规模、提高杠杆水平。

为了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和留住客户,银行类发行方在打破刚兑前倾向于维持较高收益率,这就需要采用期限错配和多层嵌套加杠杆的方式来提升投资收益率。期限错配是用短期高流动性的负债去投资中长期限的资产,以此来扩大收益率。多层嵌套和加杠杆是用理财产品作委外投资(如银行、保险公司将理财资金委托给基金等机构管理,通过债券投资和加杠杆来博取利差收益)或对接同业理财、在银行间市场借款等方式提高杠杆,以此来增加资产规模从而扩大投资收益。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