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己五行属什么?

廖婉馨廖婉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广泛用于中医理论的解释和中医各种疗法的设计上。因此了解五行的性质和作用对我们理解中医相关理论和进行中医实践都有重要意义。 五行学说是用五种不同属性的物质去比喻或概括医学上的某些症状、体征、病变部位等,再用五种相应的药物或者方法去治疗它的方法。这“五”就是金、木、水、火、土行,简称五行。 所谓“属性”,实际上就是指事物的特征。所以,五行其实是对宇宙万物具有的五类不同特征的高度抽象与概括。它是古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得出的认识,这一思维过程至今仍令后人感到神秘莫测。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元素)构成的,每一事物都具有金、木、水、火、土其中的某几种属性的,并且以某一属性为主,称为“偏性”;同时又具有阴阳两个方面,阳主升、主动、主外,阴主降、主静、主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处于不断运动变化着的整体当中。

由于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所以人也具有自然的属性。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人体看做是由金、木、水、火、土组成的有机整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经络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而五行的属性,则代表了五脏功能的特征。 例如肝属木,其性能喜条达,故有“木性条达”之称,并以此特征为轴,产生了以舒肝气、调情志为主要目的的按摩保健手法——“推肝经”。

又如脾属土,其生理功能主要在于运化水谷,滋养气血,故有“土生万物”“气血生化之源”之称,以此为轴点建立了“补脾和胃”“益肾壮腰”等治法。

需要指出的是,五脏虽然是五行属性,但它们的地位并不对等。在五脏之中,心、肺、脾、胃居中,称之为“四脏”;肝、胆、肾、膀胱依附于四脏,称之为“五脏”。这是因为古人认为心是身体器官中最高贵的部分,为五脏六腑之首,称“君主之官”,有“心脏主司神明”之说。

夏行杭夏行杭优质答主

五行,既金、木、水、火、土。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对物质现象的总和,中国古代哲学家用它来解释世界万物的起源。“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甘誓》中,文中说“有鸟反北,其名曰蟨,原百虫。禹亲把天之瑞命,用子今,告厥众曰:‘稽首,惟时,用天之义,奉以行。’禹曰:‘嗟!乱,予誓告汝: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予则辟’。”这里的“五行”就是指五种自然物质:金、木、水、火、土。这五行相生相克是普遍联系的自然规律之一,在整个自然界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行的释义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在我国古代哲学中,被认为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基本元素。是战国时齐国稷下学派根据《尚书·洪范》提出的。他们以五行之间的生、克解释事物之间的联系,认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生相克形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运动,事物由此运行变化,不会凝滞,生生不息。这一学说后来成为阴阳五行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行的起源

五行的起源是周代的阴阳五行说。春秋末期,有人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水,以后又出现了五行起源说。提出者是晋国大夫荀卿。他的学生说,万物都是由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构成的。战国时期,五行说有了很大发展,产生了一种五行起源说,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把它们称为“五行”。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关系。到了秦汉,阴阳说与五行说合而为一,五行学说更盛行起来,被运用到阐释政治、社会伦理、宇宙生成问题上。后来,又被引申到医学和道教中去,成为中医学和道教的重要理论基础。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