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保健全吗?

方晶方晶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建立的时间还不算太长,所以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较为关键的问题就是各地的发展程度不同导致统筹层次比较低,目前还处在县级统筹或者城镇统筹的阶段,很难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统筹规划和管理。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劳动和人事关系管理一直分为两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要管失业、养老保险等,人事部管工伤、生育保险等。这两个部门管理的范围划分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按照社会保险法进行实施,所以出现了很多矛盾。

虽然2018年3月,人社部与财政部联合发布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实施办法》,开始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但这是针对全国统一征收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而实施的调剂办法,对于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依然没有统一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在现行制度体系下,地方统筹程度低,出现问题的概率就高。一旦发生问题,容易形成地方债务;同时,由于社会保障属于政府公共支出内容,存在预算软约束,一旦出现问题也会影响到财政的正常运行。 一些地区出现了缴费人逃费的情况。

比如有些企业通过关联交易把费用转移到成本较低的地区,少缴乃至不缴社会保险费;还有一些企业采取虚假工资总额的方式减少缴费基数,使社会保险费用大打折扣。这些都需要政府部门提高监管能力,增加执法力度。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人群多,但是基金收入中个人缴费部分所占比例并不高。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目前的待遇确定机制是“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基数是和退休年龄相关的,而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基准是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不论是以个人名义参保还是企业为其参保,最终都会汇聚到统筹账户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缴费部分的积累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而且,随着退休年龄的增加,个人账户的部分还会逐期减少。如果以后不改变现有的制度安排,个人缴费部分的积累永远都赶不上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从长远来看,如果仅仅依靠个人缴费来积累资金,那么社会保障体系就会面临收不抵支的难题。如何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基金的补贴,将成为今后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东子沐东子沐优质答主

中国社保体系已经非常健全,基本覆盖全体公民。近年来,中国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统筹推进制度建设和管理创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加速推进、积厚成势的新阶段,制度体系和管理服务取得新突破,待遇水平和管理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广大人民群众解除后顾之忧、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支撑。

中国的社保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中,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了全覆盖,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在社会保障领域,中国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公平与可持续,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个体系以社会保险为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五大险种,覆盖了基本生活、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等各个方面。这个体系以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缴费责任为基础,既体现了权利和义务的平衡,又兼顾了不同利益群体和区域的差异。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2012年以来,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连续6年每年超过1300万人,今年1至9月新增就业1107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截至2016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到8.88亿人、10.32亿人、1.81亿人、2.19亿人、1.92亿人。全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超过10.42亿人,90%以上地区实现“一卡通”。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