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腐将走向何方?
越滢最佳答案
我党历来重视党风廉政建设,早在建党初期就明确了“反对贪污”是党的三大任务之一(三大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反腐败)。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党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党在胜利后的基本政策,其中之一就是“惩腐打烂”。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新中国的成立为铲除腐败奠定了基础。
1952年,党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提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当时我们党的主要敌人不是腐败,而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但反腐败从未停止过。1953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处理贪污、盗窃及行贿犯罪的严重刑事罪犯的决定的提案》。这是新中国第一部惩治贪污犯罪的法律,为今后依法惩贪提供了重要依据。
改革开放以后,党把反腐蚀作为加强党风建设的永恒课题,1986年,中央纪委设立了审理部,专门受理对党员领导干部违纪案件的立案审查工作;1993年又设立监察部,独立履行纪检、监察职责。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日起,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全新时代。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也愈演愈烈。
为了严惩腐败分子,2001年底,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明确规定了对刑法有关贪污贿赂罪名的补充规定。2003年1 月 22 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把从严治党推向一个新阶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党内外监督力量加大,党内严肃执纪,党员接受良好教育,使党风政风焕然一新。
目前,全面从严治党仍然在路上。
一是反腐将实现零容忍。习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提出,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这句话为今后的中国反腐指明了方向,也预示着今后反腐将实现零容忍。所谓零容忍,一是指打击腐败行为,不管“老虎”、“苍蝇”不分职务、不分地域,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一律严惩不贷。二是指民众对腐败的包容度降低,不管哪一级、哪个地方发生了严重腐败事件,都会遭到民众的一致反对。
二是反腐将呈现常态化、制度化。十八大以来的两年,中纪委的反腐力度很大,打“虎”抓“蝇”力度空前。习提出的“零容忍”态度也预示着之后的反腐将呈常态化、制度化。常态化就是意味着今后反腐败将会成为政府和纪检部门的常规工作,而不是权宜之计、运动或战役。制度化就是依靠完善的制度约束和规范官员的行为,使得腐败成本远远大于腐败收益,从而达到根除腐败的目的。
三是“打虎”与“拍蝇”两手抓。习提出要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要“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决不允许在群众面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更不准侵害群众利益”,“从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入手,紧紧盯住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腐败行为,切实维护民众利益”。习近期在河南调研时提出要“拍蝇”,就是对“四风问题”的小贪污、小腐败的严惩。所以,可以预知的是,今后中国不仅“打虎”,而且将“拍蝇”。
四是反腐重在教育和预防。习曾提出,“铲除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根本上要靠法规制度”。所以,反腐需要把教育、制度、监督紧密结合起来。教育方面,习提出必须使各级领导干部“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拧紧了,把思想觉悟、精神境界提起来了,就不会在小恩小惠面前怦然心动,不会被一时一地的诱惑冲昏头脑”;制度方面,一是完善监督和举报制度;二是加快收入分配等制度的改革。要“抓紧制定法律制度,继续清理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预防方面,一是落实好责任追究和“一票否决”制,提高腐败成本;二是加强舆论监督和媒体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