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出现原因?
1、体制原因
我国商业银行现使用的还是“大一统”宏观金融管理控制体制,高度集中的金融管理体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是互相对应的。我国经济已转向市场经济,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体制与国际金融体制仍不能完全接轨,“大一统”的金融管理体制与日益多样化的金融市场发生着越来越严重的矛盾冲突。金融体制的改革和转型,是今后的重中之重,其中,如何化解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就是首当其冲的难题。
2、政策性原因
政策性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而强令银行贷款;二是为安置企业分流人员,迫使企业互相担保,为还利息而贷款,造成“死扣”;三是长期政策性低利率使企业不珍惜银行贷款,使银行的信贷资金在运用中,自我选择和自我调控能力被严重削弱。
3、企业原因
从近几年企业破产和贷款呆坏帐形成的原因来看,企业原因也是不良贷款产生的重要根源。企业原因可归结为以下三方面:一是有些企业领导为了名利或政绩,在经营管理上盲目铺摊子、上项目,使有限的资本过度扩散,无力归还贷款,造成银行呆坏帐。二是企业管理混乱,使企业资不抵债,无力归还银行贷款。三是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一些企业转移财产,潜伏下来再搞活。还有的企业改头换面,逃废原企业的银行债务。
4、银行自身的原因
从上述对不良贷款产生的四个方面的原因分析中,我们还可以从更深层次来探讨不良贷款产生的根源。在不良贷款形成的“体制原因”、“政策性原因”、“企业原因”这三大外部原因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三大原因都是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产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政策将被新的政策所代替。一些体制将被新的体制所改革。一些企业管理混乱及企业为局部利益逃废银行债务的问题也会得到逐步解决。因此,不良贷款的内因则应归结为银行自身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制的逐步完善,银行企业体制及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不良贷款增加的势头已逐步得到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