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球起源于中国?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作为曾经的羽毛球爱好者,可以探讨一下(虽然现在已经彻底躺平了)。 羽毛球这个项目很奇怪,在中国可以说是一项“贵族运动”,因为需要大量场地,并且参与者的装备相对也比较昂贵,很多人因此望而却步。但另一方面,这项运动却具有强大的“平民性”。
首先说它的起源,羽球的起源地毫无疑问是中国,关于羽球的最早记载出现在明朝初年,当时称之为“打球”,与今天使用的球具完全不同,球员戴着头盔拿着木棍打布做的球。到明神宗时期,出现了类似现代羽毛球的球具,由皇帝亲自倡导并传入宫中,但是并未在民间流行开来。直到清朝末年,广州等地出现外国人开办的洋行和教会学校,才慢慢有中国人开始使用球具打球。
所以从历史来看,羽毛球最初产生的时候是一种贵族游戏,参与者必须是身着华服、佩戴豪华头盔的绅士佳人(想想也应该是这样,否则无法保持礼仪)。然而到了近代,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这种“贵族游戏”竟然迅速在民间传播开来,而且越传越滥——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很多民间球场简直就是“垃圾场”,根本达不到基本的标准。于是,为了规范这项运动的开展,1958年国家体委专门制定了《羽毛球竞赛规则》,对比赛的场地、器材、服装以及比赛方式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不过,由于当时的工业水平所限,能够提供充足羽毛的厂家并不多,所以早期采用的绒线球并不是很好控制。据我的父亲回忆,他们那一代刚开始学羽毛球时,用的就是绒线球,经常打一两拍就把衣服撕破了。后来引进了澳洲羽毛后,情况才有了改观。 说到羽毛球的运动特点,这是决定它能在世界各地普及的重要原因。作为一种隔网对抗项目,不需要激烈的身体接触就能实现竞技的目的;作为有氧运动,能充分调动人体的热量消耗,实现健身的效果。同时,由于入门的门槛较低,不论是专业选手还是普通业余爱好者都能很快体会到乐趣。再加上各项技术动作看起来比较美观,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所以,无论是街头巷尾的业余爱好者还是体育场里的专业选手,大家都能在羽毛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