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纸有哪些?
中国的造纸术是世界文明的宝贵遗产之一,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中国古代造纸原料主要是麻、树皮和渔网等,用这些原料制造的纸称为“草纸”或“皮纸”。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造纸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唐以前,纸张价格比较贵,一般只用于书写记述而已;唐朝造纸术的显著进步,使得纸成为廉价的大众消费品,并取代帛、缣成为最常用的书写材料。
从唐代起,中国造纸技术开始向外传播,对亚洲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宋代(公元960~1279 年)是制纸业空前发展的时期,纸的品种和产量都大大增加。由于棉花的广泛种植,出现了棉纸;此外还有竹纸、草纸、麻纸等多种纸类。 元代(公元1271~1368 年),纸的制造工艺和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水印钞纸、彩色套印加框的裱贴法和人工绣制的锦绮法,还创制了宣纸、棉纸、草纸、麻纸等多种纸型。
明代(公元1368~1644 年),中国造纸工业继续发展,各地建立了许多官办和私营纸厂。明末,西方的印刷机传入中国,使中国印刷行业发生了巨变。与此相对应,纸张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推动了造纸业的繁荣。这一时期的著名纸品有江西的彩画绫笺、湖南的蜡纸、四川的彩印夹板和绵纸等。 清代(公元1644~1911年)是制纸行业全面振兴的时期,纸的种类和产量都有了很大的增加。著名的纸品有江西的景德镇釉下青花瓷片纸、云南的铜版水粉纸、湖南的池泥粉连三银纹纸、江苏的描金彩纹花梨木刻本纸及浙江的湖笔、徽墨和宣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