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房价还能撑多久?
最近,关于房地产的讨论非常多,大部分观点认为,目前的高房价主要是货币现象,是信贷泛滥导致的,要遏制高房价必然要在货币政策上出手。 对此,我个人不太赞同。
首先,中国的房价确实比其他国家都要高,这跟我们的体制有一定的关系。在土地财政的作用下,地方政府对土地和房产有着异乎寻常的关注;与此同时,银行贷款主要也是针对房地产行业。所以,无论是土地出让还是房地产开发,其背后都是巨额的资金涌动。
然而,其他国家的房地产市场也不见得就比我们低多少。以美国为例,据最新数据统计,2019年全美住房售价中位数为34.81万美元(约合246万人民币),而一套普通住宅的价格基本上就是300万人民币左右。当然,美国的房价中位数只是平均值,实际上,由于纽约、旧金山等大城市房价水平非常高,拉高了整体数据水平。比如纽约曼哈顿的一套公寓售价高达2745万人民币,旧金山半岛别墅售价也达到1844万元人民币。
中国的一线城市房价的确比其他国家要高很多,但相比之下,二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相对而言就比较温和了。 以杭州为例,根据最近的数据统计,杭州人均收入同比增幅约8.5%,而房价平均增幅却接近15%,房价收入比已经达到13.7,高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值13.2。但是,与深圳、北京等城市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
所以说,不能单纯用房价收入比判断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还需要结合各个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来看。如果这个城市普遍收入水平较高,即使房价相对比较高,也不能说这个市场就有泡沫了。 其次,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一个困境,那就是产能严重过剩。钢铁、水泥、玻璃、机械等等行业都存在着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这些行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都在下滑,对企业效益造成巨大打击。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2014年至2017年间,全国基建投资完成额分别为15.88万亿元、16.95亿元、17.95亿元和18.48亿元,同比增长速度分别是17.5%、5.6%、5.6%和1.7%。也就是说,这四年的基建投资增速一直在下滑,从17.5%下降到1.7%,2017年甚至不到3%。
而在2014年以前,全国的基建投资增速一直维持在10%以上,即便是在2009年金融危机时期,增速也达到了11.6%。近两年来的基建投资力度是多么的弱。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基建投资和房地产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近年来,国家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从未放松过,只要房价出现反弹,调控势必又会加码。在这种紧箍咒下,炒房客纷纷退场,而房地产开发商也因为融资困难导致资金紧张,整个市场呈现冷淡态势。
同时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国家一再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但始终未松口“房地产税”。我估计,在不增加人民日常支出、不影响刚需的前提下征收房地产税,可能是调控的最有效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