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海金融落后香港?
看了很多答案,感觉大家分析得很有道理。但我想说的是,上海其实一直在学习香港,包括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建设张江高科技园区,还有之前的外高桥保税区等等。因为上海一直有一个梦想:把浦东新区打造成“第二个前海”! 什么是「前海区」?简单说就是比照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一小片自由港区域。
1980年以前,深圳还是一个小渔村,但自从改革开放后,这里被定位为“出口加工区+免税区”,于是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由于税收优惠和地处内陆,外商们直接将工厂设在了深圳,生产出来的产品可以不用交关税直接卖到内地,利润非常丰厚。于是深圳经济腾飞,成为内地第一个经济特区和最大外贸基地。
1993年开始,中央又决定赋予深圳更大的自主权,进一步放开对深圳的管制,深圳成了真正的“特区中的特区”,各种优惠政策应有尽有。
到了21世纪,中央又赋予深圳更大的改革权力,建立「深港合作区」,全面给予深圳自贸区的地位——也就是说从政策上把深圳市等同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看待了,这在行政区划上是很少见的。
可以说,几十年来深圳几乎就是靠「政策红利」起家的,一路狂奔,从一个边缘小镇飞速发展成为亚洲顶级大城市之一。而上海此次设立的自贸区,范围大约是以前的1/5,性质也由过去的保税港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功能和权限都扩大了,应该说给上海未来开放带来更多期待。 但我觉得上海可能面临一个困境,那就是虽然中央给了上海许多特权和自主权,但要像当年深圳那样靠政策红利崛起恐怕已经是不可能的事。
因为如今的国际环境和几十年前大不一样了。以前我国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外面的人很难进来,进来的产品都要交很高的关税。这种政策导致了内外资企业待遇的巨大差异,外商直接投资(FDI)在促进我国工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现在则是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自由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大势所趋。再加上我国的劳动力成本相比十几年前翻了好几倍,环境治理成本和土地成本也在不断上升(这是上海目前面临的最大烦恼啊),再像过去那样依靠政策红利发展制造业已经不可能了。
作为国际化金融中心,上海应该可以享受到更多的特殊政策和权利,但依靠政策红利迅速崛起已经是过去时了。今后上海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还需要有更多的制度创新,特别是要提高金融业的透明度,营造公开、公正的金融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