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哪里是市区?
“市区”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市区,指的是中心城区;而狭义的市区,则特指黄浦、静安、长宁、徐汇、普陀5个老城区。 这是因为,在旧上海的行政区划中,除这五个行政区以外的地方都属于郊区。那么,1948年上海全市面积有多少呢?据《上海市统计年鉴》显示,当时全市面积为632平方公里,其中郊区(注:此处的郊区不是今意义上的郊区)面积为509.4平方公里,占全部面积的81.4%。剩下不到19%的面积才是今天的市中心所在的黄浦、静安、长宁、徐汇和普陀五区。 所以,从历史上来看,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市区”其实一直只是上海的一个小半部分而已。
当然,这里所说的“历史”并不是单指解放后60年代以来的发展史,而是说自开埠以来,上海就一直是按照“广义的市区”来建设的。 所谓“近代上海城市中心”,实际上就是指的现在的淮海中路—南京西路—铜仁路一带,也就是旧法租界本址(包括新闸路和石门一路到石门二路)以及北苏州路的英租界。这一区域在19世纪末叶就开始迅速发展成为上海最繁华的商业地区和住宅居住区。
而在此之外,今天所谓的“市区”内还有众多的工厂、仓库和市政建设项目,都是在过去的数十年间陆续兴建起来的。它们大多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出现的。比如徐家汇的天主教堂是1871年建成的,而静安寺的扩建则是始于1983年的静安寺大街综合整治工程。
总之,“近代上海城市中心”与今天意义上的“市中心”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概念。我们往往习惯把“市中心”与“中心城区”互称,但实际上二者是有区别的。 “中心城市”的概念在外延上更大,它既包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也包括中小城市甚至小镇。 而“市中心”则专指像上海这样超大城市的核心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