兮是属五行属什么的?

秋诗安秋诗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兮”的五行属性,《说文-兮部》中有详细记载 “楚人之言乎 兮也。从言奚声。凡兮之属皆从兮” 可见“兮”本义就是一种楚地的方言助词(类似于现在一些非标准普通话中会使用的语助词),其读音与今天有较大出入——古音读如“西”,因此许慎称其为“从言奚声”“奚声”即今音的“xi”(西)声母。

根据王力先生考证这种方言发音一直流传至今且保留在部分现代汉语词汇之中【3】比如文言词中的“焉”就是这种变音残留,又因为这种发“x/s”的音和发“l/r”的音相近所以古人往往将这两种发音混淆,故而在先秦古文中有不少此类发音被误记作“令”“而”——例如著名的《曹刿论战》一文中,原句应为“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卒止之曰:未可。”而我们现在所学的版本均写作“齐师败绩,公将驰之于彼。” 总之这些讹误都是因同一原因所致——“兮”作为古代的一种方言助辞,它的发音已经不可考,但是其与古“令”(今“l”)、“而”(今“r”)同韵却是一个可以确定的事实(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还没研究明白…)。

再往后发展,随着中原文化的统一以及北方语言的强势地位,这些带有南方方言色彩的词语逐渐被淘汰,其中一部分保留了原来的形符(兮),而这一部分的字多用于虚词,于是它们的属性就变为一个字了而不是一个词了;另外一部分则失去了原有的形符而变成了其他形符的字,例如上文提到的“焉”等,它们成为了新的独立字形并被收录进了汉字系统当中。 但无论怎么说,这些字本来都是一个整体,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往往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以我有限的积累,我能想到的有三点 第一点也是最基本的,那就是“兮”这个字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实词转变成了虚词。这一点其实也很好理解,毕竟语言是有发展规律的,很多古语在今天已经被淘汰了但他们的残存痕迹仍然存在,像“不惑”“罔极”之类的词就属于这种情况。

第二点是“兮”所处的语境发生了变化,这就导致了它在不同的语句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同。如果它是在一句话的开头或者结尾处的话,那么基本上就可以断定这是古代的一种方言助辞(比如说屈原的骚体诗、贾谊的《吊屈原》);如果在句子中间的话就要看具体的语境来判断了,不过一般来说应该也是做状语或定语的成分的可能性更大些 第三点是我自己瞎编的…我猜测可能是因为在早期的一些字形中“兮”的左右结构是不对称的,所以后来人们都习惯把它放到左边去从而形成了固定写法……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想而已没什么理论依据…

优质答主

我猜,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水”或者是“土”吧…… 我的猜测是来源于《庄子·秋水》中的一个片段:“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biàn)昼夜”(这里引用的应该是“辩昼夜”的“辩”),“日夜不休,竟(jìng)月不绝。”(这句话中的“绝”字在《楚辞·涉江》中是“泝(sù)回风而扬音,顺波(bō)而流歌”——“溯洄”“逆流而上”)——这种昼夜不停的流水,当然会“滋润万物”了!

如果我的想法正确的话,那么题主的问题就可以这么解释了:从上述片段看,“水流”是有时间的,而且是流动的时间的,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水流”具有五行属性,即“水”。

又因为“水流”是从“源泉”开始逐渐变成“川”、变为“江河湖海”的,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也可以得出结论——源头之水属于五行之“木”。 如果我的解释是正确的,那么这个疑问就彻底解决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