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特产食品街在哪?
南苏州路,北京西路到镇宁路的这条街上,有200多年历史了 这里曾经是繁华异常的外滩,有英法俄日租界,也有公廨、会馆、教堂和银行,还有“跑马厅”,有“石库门”里弄…… 这里也是小笼包、蟹壳黄、菜饭的起源或发源地之一。 在近代历史上曾叫作“大罗新”或“洛中”。因地处外白渡桥西南,原属旧城厢,又称“老城厢”。
《上海县城旧街巷通名考》中说其“原系明正德年间漕河总兵李良钦建的别墅……” 据考证这里的“大罗新”是明建文帝所赐江南织造曹寅的别号“罗浮”二字的谐音而来(见顾绣源流考)。
1978年,这里重建了“大罗新”建筑群,主建筑为仿古楼堂,内有仿照古代上海县衙设置的办事机构,还复原了清道光皇帝钦命书法家邓廷桢书“海市蜃楼”匾额及清乾隆帝书“福”字等。 在北苏州路新建的文庙街,有孔庙、府第式的大成殿和东西两庑,还有儒学宫。
南苏州路和文庙街一带,有杜月笙等上海“土皇帝”的故居,也有张园、武定西路1345号的“华山路小学”(原址)等等,这些都在逐步修复之中。 至于小笼包,据说起源于清末民初,当时城隍庙有卖包子的小贩提篮叫卖,品种主要有肉包子、豆沙包子、笋肉包子。
后来有人专门设置摊位出售,最有名的要数“松运楼”,它位于石门一路石门二路路口,主人是浙江上虞人,取名“松运”是有“生意兴隆”的意思。
“松运楼”包子有皮有汤有底,很有特色。另一家“庆丰”包子铺也在南北西路上,店堂内悬挂着清代书法家姚燮写的“寿考维祺”横匾。 另外,南京东路上的“绿杨邨”酒店(已不在),供应以面点为主的茶食糕饼,也很有名气,如“三丝干贝烩鱼肚”、“炸响铃”、“烧麦”等等。